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

如何穿高跟鞋的六祕訣 駕馭高跟鞋踩出自信

灰姑娘只需要一雙高跟鞋就能成為公主,而現實生活中的女孩,只需要「站在高跟鞋上就能看到全世界」,若說「高跟鞋」是女人自信的來源,這句話可一點都不假,一踏上高跟鞋立刻長高5公分以上,再沒自信的人,都會自然而然「走路有風」!但要駕馭高跟鞋,穿得漂亮、穿出自信,可不是上腳就可以,就連名模都需要花時間練習走路了,身為一般人的妳怎麼可以不練習,就指望穿出爆棚的氣勢?

如何穿高跟鞋的六祕訣 駕馭高跟鞋踩出自信

根據《女王的高跟鞋》自信,從鞋子開始一書中整理了穿高跟鞋要掌握的6大技巧,女孩快將這幾個重點筆記下來,妳也可以穿出時尚天后的氣勢,健步如飛的踩出自信。

高跟鞋讓女人更美麗

穿高跟鞋的祕訣

祕訣一:先腳跟,再腳尖

這是初學者常犯的毛病,剛開始學如何穿高跟鞋時,總是用穿平底鞋的方式來走路。通常穿平底鞋是腳尖先落地,再來才是腳跟;但當你穿高跟鞋時,應該反過來,先腳跟(鞋跟),再腳尖(腳趾頭)。

祕訣二:小步小步走

穿著高跟鞋會讓平常的步距變小,所以別費力大步大步走,反而會很累,但也別用企鵝小碎步,比較合適的步距大概是平常步距縮小一半即可。

祕訣三:走直線

當你徒手畫條直線時,你會盯著終點看而不是紙筆,穿高跟鞋也是如此!要想走得優美,你就不該盯著鞋子看,應想像自己沿著一條直線一直走,一直延續到目的地,讓整個城市成為你的伸展台。

祕訣四:微微向後傾

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當你穿著高跟鞋走路,常常有種腳動得比鞋子還快的錯覺?因此如果將重心微微向後移,有種後傾的感覺,你的腳和鞋子就會是一體的。

祕訣五:輕輕拱起腳

穿高跟鞋還有個問題,就是不時會有腳底往前滑的感覺,要想解決的這個困擾只需輕輕拱起腳,這樣就會形成一種阻力,可以避免腳底繼續往前滑,避免腳掌與鞋頭過分擠壓。

祕訣六:一定要合腳

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如果你的鞋子已經不合腳,也談不上要走得優雅走得好。每雙鞋款不盡相同,利用鞋墊使過大的鞋子合腳、請鞋匠將過小的鞋多撐一些些,這些方法雖然可行,但仍不盡完美,如果真的不合腳,還是再尋覓一雙真正合腳的高跟鞋吧。

穿高跟鞋初學者建議

第一週練習時, 每天穿著高跟鞋走20~30分鐘。到第二週時,赤腳並踮著腳尖走,走法原則都不變堅持到第三週,當你穿高跟鞋走路時,就會發現可以輕鬆成為高跟鞋精靈!

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

產氣食物吃出一肚子氣?「胃堵堵」常脹氣不舒服!

不少人有脹氣的困擾,有時還會在人多的地方忍不住突然大聲打嗝,引來異樣眼光。胃脹氣,指氣體積聚在胃部引起不適,常是因狼吞虎嚥、吃太油膩或容易產氣食物、喝碳酸飲料、嚼口香糖、情緒壓力、邊說話邊吃飯、抽菸造成,壓力也會惡化吞空氣的神經質動作。而有些則是和乳糖不耐症或大腸激躁症相關,可能偶爾或經常發生,甚至一天發作好幾次。

產氣食物吃出一肚子氣?「胃堵堵」常脹氣不舒服!

八類易產氣食物

一、高澱粉食物

地瓜、芋頭、馬鈴薯、花生、紅白薯、南瓜、栗子。

二、含氣食物

氣泡飲料、酒、打起泡沫之奶油、打起泡沫之加糖蛋白。

三、較難消化的食物

糯米、玉米。

四、膨脹或經過發酵食物

饅頭、麵包。

五、某些蔬果

花椰菜、韭菜、高麗菜、洋蔥、蘋果、西瓜。

六、豆類及豆製品

豆漿、豆腐、豆乾、豆皮、豆花。

七、奶類及奶製品

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因為缺乏足量的乳糖脢,無法完全消化乳糖,在大腸內經細菌發酵而產生大量的氫氣。所以,有乳糖不耐症的人,可以改喝優酪乳、吃優格,牛乳經過發酵,其中20~30%的乳糖會被分解;而且優酪乳中的乳酸菌產生大量乳糖酶,幫助人體消化乳糖,因此喝優酪乳對腸胃負擔比較小。

八、油炸物等高油脂食品、精緻食品

因為較難消化,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較長,發酵的結果也會導致較多的氣體產生。

緩解脹氣五大食物

一、酪梨

酪梨可說是消脹氣最有效的食品之一,酪梨含有鉀,可幫助鈉離子排出,減少脹氣。

二、薑

薑可幫助緩解胃部不適,減少脹氣。

三、鳳梨

鳳梨蛋白可減緩多種消化問題,例如脹氣與消化不良。此外,鳳梨還是高纖維、富含抗氧化物的水果。

四、茴香

茴香富含抗氧化物、優質油脂類、維生素、礦物質與纖維。茴香可促進營養素的消化、吸收,來幫助避免脹氣。

五、蘆筍

蘆筍高纖,可以增強胃腸道健康。

另外,適度運動能促進腸胃道蠕動,有助消化並使腸道內的氣體順利排出。在吃完飯後,儘量不馬上坐下、躺下,不要整天坐在椅子上,下班後找時間散散步,如果能夠走路,就避免開車、坐車代步,多走、多動,就是避免脹氣的好方法。若真的脹氣不舒服時,可試著平躺,雙手往身體前方伸直,並將兩腿膝蓋向上拉至胸部,也可幫助排氣,舒緩脹氣。

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

皮膚鬧乾荒冬季癢 慎防「缺脂性皮膚炎」

冬季氣溫下降、溼度偏低,不少人因皮膚搔癢難耐就醫。冬季皮膚乾燥引起搔癢即為「冬季溼疹」,學術上稱為「缺脂性皮膚炎」(asteatotic dermatitis),好發於老年人及乾性皮膚體質的年輕人;建議洗完澡後,可塗抹保養乳液來滋潤肌膚,避免癢到抓到紅腫破皮。

皮膚鬧乾荒冬季癢 慎防「缺脂性皮膚炎」

寒冷的天氣使皮膚血管收縮,引起汗腺及皮脂腺機能降低,對於老年皮膚或原本就肌膚乾燥的人來說,會使角質層由正常含水量(10%~20%)減少至10%以下,造成皮膚粗糙、角質層發生裂紋或掉屑,嚴重者還會發炎發癢。

冬天別使用過多刺激的清潔用品、沐浴乳或肥皂,切莫因天氣冷就使用過熱的水洗澡、洗手;清潔用品及熱水很容易把皮膚上油脂帶走,沒有油脂形成天然保護膜,皮膚即容易缺水而乾燥。

另外,選擇適當質料的衣物,也可改善皮膚搔癢情形,例如毛料或尼龍衣物的摩擦刺激會造成靜電反映,使肌膚發癢;最好在衣服裡層加件柔軟的棉質衣服,避免穿針織衣物。且衣褲儘量保持寬鬆,多補充水分,選用增溼器增加空氣中的溼度。

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

幫助好眠食物?這樣吃讓你睡得更安穩!

最近睡得好嗎?「什麼?現在才凌晨4點喔,可是睡不著了怎麼辦....」很多人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。本來睡得很安穩,突然間半夜醒來,之後就很難再入睡,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睡著,甚至沒有辦法再入睡了。小心!隱性失眠正在向你發出健康警訊。

幫助好眠食物?這樣吃讓你睡得更安穩!

睡得好人不老!其實人體中,含有血清素(又稱5-羥色胺)會影響睡眠狀況。血清素是一種可以令人感到快樂的荷爾蒙,當血清素分泌不足或是功能不良的時候,就會出現一些問題,像是感到懼怕、畏縮、記憶力變差,甚至是失眠等現象。因此,想要一夜好眠,不在半夜醒來,可以補充含有血清素的食物。

至於有哪些食物含有可以令人鎮定的血清素(5-羥色胺)呢?包括香蕉、無花果、奶類製品、扁豆、鮪魚、火雞、全麥餅乾和優酪乳等食物,都含有豐富的血清素。睡前一餐攝取了這些食物,就可以讓體內的血清素上升,加上人體本身產生的睡眠褪黑激素,都可以讓晝夜節律正常,該睡的時候好好睡,該清醒的時候清醒。

另外,研究也指出,睡前適量吃些碳水化合物,可以助眠。碳水化合物,尤其是有著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,會讓血糖快速升高,加速入眠。因為碳水化合物會誘發與睡眠有關的腦內化學物質色氨酸(tryptophan)和血清素(serotonin)分泌,因此,適量吃些麵包、餅乾類的食物,也可以讓人好睡。

最後,專家也提出幾個方法,來改善睡眠,如固定的睡覺和清醒時間,讓自己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入睡,也在固定的時間清醒。並為了要讓體內分泌更多的退黑激素,所以要盡量保持房間的黑暗。或是用寫日記的方式,把白天還沒解決的事情用筆記錄下來,別讓事情一直在腦內打轉。另外,不要在房間內吃飯或是做跟睡眠不相關的事情,讓房間用途僅以睡覺為主。

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

瘦不下來?小心「鈉」惹的禍!

很多人都說,想苗條的人,必須這個不能吃、那個要禁口,偏偏愈禁就愈想吃,怎麼辦?別憂鬱了啦,因為,關於瘦身「不能吃的食物」,你可能誤會大了喔!下面列舉一些食物,你就知道了。

瘦不下來?小心「鈉」惹的禍!

洋芋片:以前一直都以為是油炸澱粉的問題...其實是因為調味料中鈉含最過高。

爆米花:以為是因為玉米是澱粉,還想說一桶能用多少玉米下去爆...結果是奶油及鹽巴惹的禍,鈉含量過高。

肉羹麵:別只怪勾芡,一碗肉羹麵鈉含量,超過一個成人一天所需。

泡麵:你以為是麵條炸過的關係吧!其實一碗泡麵,鈉含量超過成人兩天可攝取的量。

蜜餞:不要被嚇到,6顆蜜餞就是一天最多可攝取的量。

那麼一個人每天最多可攝取多少的鈉呢?依據衛生福利部建議,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(即鹽6公克)。為什麼鈉這麼可怕?

我們知道水可以幫助身體代謝廢水、廢物,鈉就是阻止你的壞朋友,而且壞朋友是無聲的充斥在你吃每一口食物中。

鈉含量過高(每人每天超過2400毫克)會造成血液循環變慢,細胞代謝產生障礙,體內廢水廢物排泄不出去,就會造成脂肪囤積,水分滯留在體內,使腰圍和身體變得臃腫肥胖。攝取過量的鈉,除了不可能變瘦,還會造成身體水腫,尤其會累積任下半身,所以口味重的朋友,胖在下半身的比例很高,即便吃得再少,一樣「瘦不下來」!

嚴重高鈉的人,會造成心室肥大及動脈硬化,增加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機會,而且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腎臟疾病,更會因此將體內的鈣質排泄掉,導致骨質疏鬆。

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

雞精與滴雞精哪種比較營養?

國人的飲食習慣中,如果身體有任何需要「補」的地方,燉雞湯一定是首選;在以前農業時代,如果遇到親朋好友有人生病,燉上一鍋雞湯絕對是最大的愛心與關懷,而現代人沒時間燉雞湯,就送上一盒雞精以示關切。然而,台灣本土消費者所熟悉的古法滴雞精,在即食市場開發後,重新受到消費市場歡迎,不過傳統即食雞精與滴雞精的營養價值有差嗎?

雞精與滴雞精哪種比較營養?

雞精雞精,這個名稱無非就是要大聲說著,它就代表了整隻「雞」的「精」華,大多數的人也就這麼根深蒂固地認為?!但事實上,營養師指出市售傳統雞精平均100毫升蛋白質僅8克,與三根手指大小的雞肉蛋白質量相同,但卻要喝1.5瓶至2瓶的雞精,且從營養標示上來看,雞精只含蛋白質,對於成人來說其含量低,一瓶70毫升的雞精熱量也才約25大卡左右,對於一般大眾能補充營養的空間實在有限。

而雞精在鈉含量的部分,市售雞精每100ml的鈉含量,從60至100mg不等,標榜低鈉的雞精,其鈉含量與未標榜低鈉的雞精相比,並無太大差異,因此在選購雞精時應以其營養標示為準,不宜過度依賴廠商的廣告宣稱。

雞精與滴雞精營養價值差不多

另外,滴雞精與傳統常溫雞精從營養標示來看,比較蛋白質含量後發現,滴雞精總蛋白質含量與傳統常溫雞精差不多,甚至是低了一點,傳統常溫雞精每100毫升約有8克的蛋白質,滴雞精每100ml約有5.5~6.5克的蛋白質,雞精與滴雞精融出的成分均為胺基酸、胜肽,對於人體其吸收率相近,雞精與滴雞精營養價值差不多,價格卻是2~3倍之差,或許是口感的不同及滴雞精主打的雞種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選擇吧!

然而,是否需要補充雞精及滴雞精,大家還是要注意自己的體質及適量飲用,營養補充品不是吃愈多愈好,更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的體質,要知道「健康的身體是建立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」,人類最自然最原始的能量來源就是「食物」而非「食品」,喝雞湯也是要吃雞肉喔!